中指研究院:出险房企近2万亿元债务进入安全期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、重整获批及完成,化债总规模约合人民币1.2万亿元。中指研究院认为,这些企业总有息负债规模接近2万亿元,短期内偿还压力较小,进入安全期。出险房企债务重组及重整获批,将加速整体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。
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截至2025年10月,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有融创、富力、奥园、远洋、时代中国、龙光、旭辉。完成境外债重组企业有中梁、当代等。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有佳兆业、金轮天地、禹洲地产、世茂、绿地、碧桂园等。近几年,已经有华晨地产、新华联和金科完成重整。霍煤龙兴房地产公司重整和协信远创进行重整,已经获得法院批准,目前在执行阶段。
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,出险房企债务重组典型方式包括债转股、以资抵债、全额长展期等,核心是通过削债降低实际债务负担,并改善资产负债表,为长期恢复经营创造有利条件。如龙光境内债重组方案采取了现金要约收购、债转股、以资抵债、全额长展期等方式,境外债采取现金支付、可转债、资产信托、展期等多种方式。
从企业的削债比例来看,刘水表示,部分企业公开了境外债重组方案,其削债比例在40%—70%左右。如龙光境外债经过重组后削债比例达70%。融创境外债经过第二次重组将全部削债,境内债第二次重组降债比例超过50%。旭辉、佳兆业、奥园、禹州、世茂等海外债经过债务重组,削债比例均超过50%。
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,刘水表示,在完成保交楼和债务重组后,不少出险企业将聚焦轻资产业务,重点发展代建、物业、资产管理等业务。因为出险企业虽能够完成债务重组,但其资产负债表仍面临调整压力。而轻资产业务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,不增加有息负债,能帮助企业在“失血”后,以最低的成本恢复“造血”能力。同时,出险房企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并未完全消失,如产品力和品牌仍有一定影响力,拥有成熟的开发、运营和服务团队且经验丰富,具有成熟的管理流程和标准,将其迁移至盘活存量资源是合适的转型发展路径。整个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,物业、资产管理等赛道空间广阔。
相关阅读
-
中指研究院:出险房企近2万亿元债务进入...
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、重整 -
【异动提醒】合锻智能(603011)10月30...
证券之星10月30日盘中消息,合锻智能(603011)14点43分股价触及跌停板 -
热门看点:星巴克中国2025全财年收入同...
10月30日,星巴克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财年业绩报告,根据公告,星 -
【ETF动向】10月29日大成深证成长40ETF...
证券之星消息,10月29日,大成深证成长40ETF基金(159906)涨2 79%,成 -
每日观点:上演帽子戏法,萨里奇当选中超...
上演帽子戏法,萨里奇当选中超官方第28轮最佳球员,中超,沙里奇,青岛海 -
华孚时尚:截至10月28日,公司总裁陈玲...
华孚时尚:截至10月28日,公司总裁陈玲芬女士和董事长孙伟挺先生通过华







